祭父_祭父文祭文大全
1.古代供养父母文言文
2.祭奠父母的诗词经典
3.经典文言文的祭父母文
4.祭奠父亲三年对联9字
5.急求贾平凹的《祭父》的读后感?
6.散文清明.祭父
7.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有哪些?
七律 清明祭父
眼望天边布黯云,
清明时节念先君。
一堆黄土悲伤涌,
几处鹃啼怅恋闻。
点烛燃钱烟袅袅,
献花祭酒复殷殷。
恩情未报长流泪,
我到如今跪拜坟。
父亲墓葬在一个小土岗上,雨天比较泥泞。所以昨天在没下雨时,提前扫墓了。
古代供养父母文言文
挽联作为 对联 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寄托哀思的重要情感表达工具,其中凝聚着人们深沉的思想感情,承载着汉民族博大精深的 文化 底蕴。下面是我整理的祭父十周年的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祭父十周年的对联
(1)
三月桃杏花聚泪 十载杨柳盼春归
(2)
先父以别十载春 后生难舍一世情
(3)
思思思思不断父恩永铭骨 念念念念莫忘母训常记心
(4)
遥想先父教儿多读圣贤书 近忧后生执家少有孔孟道
拓展:挽父对联
常怀老父勤劳范
永记椿庭训渝言
训犹在耳时时律
范已铭心代代传
两行热泪悼慈父
满地秋霜伴灵台
深恩未报惭为子;隐憾难消忝作人。
多感佳宾来祭奠;深悲严父去难留。
屋内儿哭慈父逝;门前吊客履霜来。
音容未远悲愁昔;杖履空存忆老成。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父常望白鹤飞。
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
只见三秋多苦雨;谁知九月别严亲。
福寿全归音容宛在,德兼隆名望常昭。
陈辞祭消表赤子孝意,洒泪讴歌悼严父英灵。
遗容寓遗志子孙承志,哀乐寄哀思后代永思。
音容宛在勤劳一生传佳话,神魂离去芳名百世著清风。
遗爱难忘杀雨棠阴皆政德,循声遍涌江云海水尽哀思。
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汨,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情切一堂红泪相看都是血,哀生诸子斑斓忽变尽为麻。
华月光寒韵满庭前含孝意,愁云寂宽旌飘户外痛哀情。
愁思向谁宣空想胪欢承菽水,终天成永诀枉教泣涕进羹汤。
关 文章 :
1. 关于祭奠父亲的文章3篇
祭奠父母的诗词经典
1. 古代祭父母文文言文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乃去,舍市傍(就,于是)(2)及孟子长(等到)译文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 有谁知道古人孝敬父母的文言文呀古人二十四孝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
3. 中华古代孝子典古文言文24遍精锐老师为您解答: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
4. 赞美父母的文言文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 写一篇祭奠父母四字的文言文押韵的文言文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
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
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 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
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
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
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
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辑录如下:社稷:《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叫作“社”。
《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
封建统治者常祭社稷,祈求年丰。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帝王都会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是国家的标志和代称。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祭、祀:或单用,或连用,均指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兼求保佑。
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称“祀”。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
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
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
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祭以尉首”即是。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
清身洁心以示虔诚。《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奠、酹:《说文解字》中说“奠,置祭也。”
但“奠”和“祭”又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还有 *** 《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牺牲:在古汉语中“牺”“牲”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牲口通常选用纯色的,称作“牺”。
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句中的“玉帛”,指古代传神用的璧、琮和束帛。太牢、少牢: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牺牲”的数目很有讲究,有“太牢”和“少牢”之分。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
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称为“一牢”或“牢”。“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
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如《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传神祷告。
祖: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
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封:筑土为坛祭天,叫作“封”。
《永遇乐?赤壁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代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故称“封狼居胥”。
”。
6. 古代母亲教子有方的文言文或现代文听不厌母亲的故事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春节快到了,第一件大事是把母亲接到我家来过年。
耄耋老人,犹如一座历史久远、文字依稀、解读不完的丰碑,每一个斑点,每一个符号无不记载着陈旧的,但看不够、听不厌的故事。
母亲平时寡言少语,尤其在父亲90岁那年无疾而终后,更是鲜有欢笑。不过,一旦儿孙绕膝,缠着请她讲故事时,她的脸上便会显出幸福灿烂的笑容。大概由于我是长子,或是小时候太顽皮之故吧,母亲总喜欢把我这个六十多岁的儿子,当做故事里的主人翁,当着孙辈、曾孙辈的面,讲述我“小时候,一到夏天,经常约几个小伙伴光着 *** 偷偷去游泳,大人们知道后,都拿着长竹竿想把孩子赶上岸,突然一个个都不见了,过了好一会,才在对岸的水草丛中露出了一个个小脑袋……”,又说我“小时候很喜欢爬上大树掏鸟蛋,有一次不小心,掉进了人家的水缸”……。孩子们冲着我笑得前俯后仰时,“丰碑”更为光彩夺目,乐不可支。此时,母亲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分明成了生命凯歌的曲谱,每一个褐斑分明成了长寿基因的光标,每一根白发分明成了人生档案的目录。作为笑料的我,能为合家老小营造幸福和谐的氛围、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而洋洋自得。母亲的故事,使我回到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是孩子;在我的眼中,母亲永远是丰碑。
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都是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的。母亲历来爱看,看过后,便会有声有色地讲给我们听,什么《家》、《岳飞》、《白蛇传》、《牛郎织女》、《狸猫换太子》、《包龙图审夜堂》等等,使我们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当然我们更爱听母亲自己的故事。
母亲出生在绍兴城内的一家中药店内,外祖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药店倌”兼行中医。抗日战争爆发了,日寇的铁蹄蹂躏绍兴,外祖父不幸惨死在日机的之下,外婆带着我母亲及舅舅,在兵荒马乱的逃难途中也相继失散。后来,母亲跟着亲戚跑到上海,在其叔叔的帮助下,保荐到一家英国人开的印刷厂里当排版工人。由于母亲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技术精湛,不久便被选调到香港总厂工作。但好景不长,日本侵略者的军舰又把战火烧到了香港,母亲跟着父亲从同胞的尸体中奋力钻出来,拼命爬上一艘国际红十字会的轮船,逃离了香港。在逃难途中,经过千难万险,花了三年时间才回到慈溪老家。每当母亲给孩子们讲完这些悲愤的故事,总忘不了教诲我们:有国才有家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母亲含泪把我这个家里唯一的正劳力送到部队参军,嘱咐我要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可见其“舍小家为国家”的一片纯朴赤诚之心。
在都市生活惯了的母亲,随父亲来到乡下老家这块处于交通末梢的海隅僻壤,用闭塞的世俗陋习、繁琐的农家活计、精细的女红针线、沉重的生活负担,重新编织起农村的艰辛故事。
早上起得最早的是母亲,淘米煮饭、放饲鸡鸭、洗洗刷刷、张罗孩子起床;晚上睡得最晚的是母亲,扬谷割菜、关闭庭院、缝缝补补、呵护儿女睡眠。吃饭时,母亲总要等到大家吃完了才吃点剩菜剩饭,唯恐我们吃不饱吃不好。粮食困难时期,米饭里掺和着很多的麦碎或番薯干,实在叫人难以下咽,孩子们想吃白米饭,简直是一种奢望。母亲背着家人,偷偷地盛起一大碗麦碎或番薯干,上面盖着小菜留着自己吃,尽量把较白的米饭盛给我们吃。
母亲把孩子们扶养长大培养成人,用文弱的身躯支撑起一个大家庭实属不易。
如今母亲有幸跨入了太平盛世,不必再为国破家亡而胆战心惊,不必再为饥寒交迫而辛劳憔悴,尽情地用夕阳的辉煌,编织甜蜜的故事吧!
悲愤的故事、艰辛的故事、甜蜜的故事,听不厌母亲的故事。
7. 我想写篇文言文给我爸,古代有关写父亲与儿女的古文,儿女向父亲表《战国策》中的一篇名篇《触龙说赵太后》描写了赵太后对于她的孩子长安君和燕后的爱,描写了触龙对于他的小儿子舒祺的爱,并阐明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刻道理,就是一篇典型的写父亲与儿女的古文,你可以借鉴。原文如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经典文言文的祭父母文
祭奠父母的诗词经典有思母、念母、祭母、忆母、伤别离忆母、思父、祭父。
1、思母
灵前泣别天地隔,
思绪恍惚无着落。
春来枝头抽新绿,
心寒卧衾梦回昨。
慈母候儿门前坐,
见儿执手笑问多。
相挽回房絮絮语,
夜夜并卧心语说。
鸟鸣枝间唤梦人,
恼怒急赶鸟无着。
再回榻_上梦难续,
此情不再泪如梭。
2、念母
临行坐母空床前,
抚像泣语泪涟涟。
昔别蹒跚依依送,
今无母牵去影单。
3、祭母
柏翠风缓天碧蓝,
心灰神淡意黯然。
三七将至泪难止,
泣问慈母今可安?
4、忆母
凝望母慈颜,
骤然心惊骇。
何堪母已去,
泣祈是梦哉。
梦醒母安在,
见儿笑颜开。
问从何处来,
唤翁置饭菜。
黄昏榻上坐,
沐足水已开。
欲孝亲不在,
悲伤溢满怀。
5、伤别离忆母
春雨细绵绵,清风亦怅然。
天垂清泪,送母离人间。
母在心中暖,母去心黯然。
蓦然回首望,至爱深无边。
十八入家门,尊长孝行专。
二十迎长子,虽贫喜盎然。
二三子临世,生活日益艰。
避雨宿菜园,雷吼电鸣闪。
拥子入怀中,默默祈平安。
儿喊腹中饥,母痛在心间。
饭食尽留子,饥寒独自担。
来年又得女,呵护更倍添。
昼夜勤劳作,儿女衣食安。
三更尚未眠,五更起身先。
众儿鞋和衣,母亲夜间赶。
众儿食和餐,尽由母身兼。
长儿痴于画,母疼言儿癫。
二儿下乡去,母尝不心酸。
三儿参军走,母送泪不干。
大女受夫气,母心难以安。
二女无所依,至死母心牵。
小女路途远,叮咛挂心间。
中年家境缓,子娶女嫁酣。
上有父母奉,下有J L孙添。
家众难统领,母亲尽海涵。
晚年家日丰,病魔袭来先。
长年苦劳作,疾患早时添。
针药日相伴,母苦心亦煎。
子惭不知孝,未常伴身边。.
细雨绵绵日,母撒手人寰。
母在根基在,母去心茫然。
无根浮萍飘,无系絮漫天。
无母牵念,洒泪亦枉然。
不知在何时,再得母相见!
6、思父
庭外梅兰迎远客,
严君异域归犹?
橙黄硕果曳枝头。
凝眸似父笑,
神黯泪长流。
三月桂花香满院,
相偕共逗弥猴。
天伦慈爱永停留。
阴阳音信断,
苍雁望儿愁。
7、祭父(七律)
如戏人生道尽愁,
风花雪月梦悠悠。
提笔乱舞红尘事,
携酒轻吟四海收。
一枕相思何处愤,
满膛乡恨问谁求。
慈严驾鹤仙游去,
唯有诗词祭杏州。
祭奠父亲三年对联9字
1. 古代祭父母文文言文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乃去,舍市傍(就,于是)(2)及孟子长(等到)译文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 写一篇祭奠父母四字的文言文押韵的文言文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
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
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 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
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
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
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
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辑录如下:社稷:《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叫作“社”。
《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
封建统治者常祭社稷,祈求年丰。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帝王都会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是国家的标志和代称。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祭、祀:或单用,或连用,均指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兼求保佑。
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称“祀”。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
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
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
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祭以尉首”即是。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
清身洁心以示虔诚。《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奠、酹:《说文解字》中说“奠,置祭也。”
但“奠”和“祭”又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还有 *** 《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牺牲:在古汉语中“牺”“牲”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牲口通常选用纯色的,称作“牺”。
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句中的“玉帛”,指古代传神用的璧、琮和束帛。太牢、少牢: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牺牲”的数目很有讲究,有“太牢”和“少牢”之分。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
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称为“一牢”或“牢”。“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
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如《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传神祷告。
祖: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
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封:筑土为坛祭天,叫作“封”。
《永遇乐?赤壁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代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故称“封狼居胥”。
”。
3. 怎样用文言文写悼念父亲的文章祭 父 文
庚寅申月,祭奠吴父。鲜花寄情,薄酒浇土。
朔风猎猎,衰草枯枯。长眠荒野,生死两顾。
寿终七四,儿女痴木。回顾音容,心中泣哭。
其祖仙逝,其父力孤。其兄从戎,弟妹幼孺。
十六断学,十八修屋。二十务工,闲时耕锄。
助父理家,助弟成户。孩童之驱,顶门立户。
廿七迎娶,得妻勤苦。尊老爱幼,教子协夫。
三男一女,嗷嗷待哺。不畏艰辛,倍历坎途。
头脑缜密,手巧心悟。乐观豁达,困难无阻。
德无远近,爱无亲疏。一生仁慈,无欺妇孺。
心存乡里,有求必助。不求所报,单求心足。
教子行善,勿存小污。坦当为人,一生忧无。
励子勤学,追求前途。培育后代,深思远谋。
家贫至孝,立志宏图。隐忍以行,用心良苦
为民供电,情系电都。三十余载,日夜忙碌。
栽杆架线,维修电路。诸事亲历,躬身胜呼。
抄表收费,一清二楚。饱经风霜,餐风露饮。
一洁二干,心表一如。身正不染,人格张凸。
中和诚信,仁德志笃。宽厚善良,勤俭简朴。
或许寿终,或许劳瘁。儿女当孝,命却归途。
安然仙去,驾鹤万古。痛心断肠,吾辈哭呼。
寄吾哀思,阴阳隔阻。报之何时?呜呼吾父。
4. 感谢父母的文言文原发布者: *** 亚
感谢父母文言文篇一:感谢父母文言文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长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
5. 赞美父母的文言文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 文言文母亲去世祭文祭母文
先妣某氏,自XX之华而来吾族中,持勤克俭,相夫教子;温贤讷言于内,执重周顾于外。虽闲邻肆舍皆言其德也。
及吾降,家道因事而稍落。于是仆侍尽去,母亦尽其力而每使吾乐于其中。至总角之年,更延乡中名士就学,每至吾学有所得,欣欣然或有得色,母则曰:“偿闻古之大贤者学而愈知己之不足,尔尚弱冠而书多未尽读,何得也?”吾虽诤他语,意亦然其说。于是发志刻苦,终有小成。但思报母而延家奉养,母每托乡音难舍却之,竞不可得。及乃大疾,虽尽出资延医问药,奈何终年积劳,竟舍吾西去。其不悲乎!
呜呼!每偿闻有语云:树欲静而风难止,子思养而亲不在。此诚痛杀之语耶.尚有知,但得吾之意而乐于彼土,则余愿是也。
时阴云忽至,细雨何急。似天之悲吾之情切。独余自悲凄凄而无所从也,于是归矣。
时XX年(春夏秋冬等)
你的名字(可有,也可无)
7. 有什么古文是母亲去世的祭文清·赵尚辅《祭母文》 原文如下: 诰封宜人 晋封恭人之灵柩前,不孝等哀文敢以俚词擗踊哭泣而言曰: 呜呼! 千悔万悔悔不转,千诉万诉诉不完。
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苦命娘亲天不眷,空在人世走一翻。
弹指光阴是如箭,又过一百二十天。黄泉无路重会面,血泪空染红杜鹃。
说甚扬名把亲显,儿受虚名母受难。生前孝养无一点,徒把功名误旨甘。
跪灵欲诉肠先断,话在咽喉口难言。母在阴灵来降鉴,今宵一诀恨终天。
六十七年一瞬转,生平历历在眼前。跨鹤慢赴瑶池宴,且听儿等哭当年。
吾母张门闺中彦,弟兄四人姊妹三。声名富贵命贫贱,八字生成戊子年。
腊月初一母寿诞,天生性情古贤媛。读书通晓列女传,忠孝节义记得全。
生平不道人长短,腹内宽容撑得船。有话装在肚皮烂,一生忍气不言穿。
胸有记事珠一串,心是账簿口算盘。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萨下尘凡。
几句好言心便软,替人垂泪代人怜。生性克勤又克俭,德言容工四字全。
笄年与父成姻眷,丁未二月效和鸾。是时家业祖父管,父亲读书在外边。
两个伯伯都能干,一个教书一耕田。九旬曾祖身康健,寝膳全靠母周旋。
只因屋小人口满,胞伯始佃包上田。年成不好庄稼欠,一连几年不赚钱。
母亲贴入钱百串,半是私房半陪奁。心中自惜口不怨,常向儿等说从前。
逾年祖父六旬满,儿生已酉二月间。十遭磨折九遭难,犹幸一房得长男。
父亲用功少回转,扶育全靠母耐烦。辛亥正月又分娩,二弟生日是初三。
我曾祖母犹及见,九十二岁笑开颜。岁在癸丑家遭变,先曾祖母命归天。
祖母一哭气不转,几回晕倒孝堂前。家中人少车不转,吾母一手半壁天。
二弟交与外婆管,不孝跟着祖母眠。丧葬事毕议析爨,分家即在甲寅年。
祖业遗租三十石,三家人分两股田。大房成伯占一半,吾父弟兄把阄拈。
人家分家争长短,我家分家无片言。是我母亲人良善,和睦忍让不争先。
留得声名在团转,谁人不说母亲贤。所有私房钱百串,贴完就是这一年。
一女夭亡才岁半,是年八月生老三。从此家务自经管,自炊自爨自耕田。
母亲从此受磨难,一家事务内外兼。每天忙了三餐饭,又要喂猪又纺棉。
丢下盐米又柴炭,丢了厨房又菜园。长工短活要打点,不是茶水便是烟。
紧工忙月要划算,不分晴天和雨天。学堂伙夫又回转,不是拿米便拿钱。
衣服汗了又要换,又要小菜与油盐。人情往来要门面,口里不吃身 *** 。
又是儿女一连串,大的尚小小的添。哭的哭来喊的喊,似为可恨又可怜。
缝新补旧连夜赶,等到天明又不闲。儿辈熟眠母无伴,篝灯独耐五更寒。
白日一天累到晚,浑身衣服汗未干。父亲应试县府院,办了衣服办盘缠。
犹幸年成无水旱,岁入犹得够缴缠。苦了母亲勤积攒,怎奈家贫挣钱难。
苦到如今闲不惯,一生何曾耍一天。许多精力来磨炼,母亲怎不损寿元。
儿女情浓自己淡,受病就在这几年。时常笑对儿女叹,将来祭文几大篇。
想到此言肝肠断,提笔一字一凄然。丙辰之岁父设馆,带儿读书亢家湾。
丁已二月交下浣,得生大妹叫春兰。已未六月祖母诞,二妹生在祖母前。
次年庚申就专馆,父的东家程小园。送衣送米路途远,又逢祖母病纠缠。
农务也忙客不断,药汤还要亲手煎。猪儿饿了又叫唤,怀中妹妹又逻连。
一根背带背到晚,脚下跑得两腿酸。一个多月未合眼,五更天起四更眠。
都是我母孝心感,祖母才得病愈痊。次年辛酉父原馆,祖父是年七十三。
母亲担着千斤担,暗地求神把寿添。账务全赖祖父管,庄稼还望照几年。
那知天不从人愿,撒手即在冬月间。刚刚又逢土匪乱,川东一带尽谣言。
才将祖父来殡殓,凌云寨上把家搬。窀穸未安防兵燹,葬了祖父才过年。
痛煞祖母失了伴,白发苍苍泣孤鸾。商量轮流来供膳,从此一家住一年。
壬戍三月贼过万,两股头子皆姓蓝。凌云寨脚牵起线,号火烧齐屋侧边。
母亲这回骇破胆,又为祖母把心耽。天生寨上路不远,商量去买屋两间。
侍奉祖母把家趱,上了天城心才安。又为祖母烹茶饭,家内又要治田园。
一大半年两头赶,吾母两脚都跑穿。身怀六甲未分娩,一腔苦楚向谁谈。
腊月三十吃年饭,生了三妹才团年。是年吾父未设馆,家中盘缴莫帮添。
外公借钱几十串,先囤谷子后囤烟。谷子赚钱烟未赚,头利搁起两三年。
后来又被人拖骗,一场官司始归钱。父亲得母内照管,安心才把儿书盘。
这年县考十月半,儿考幼童年十三。为儿扎个红鞑辫,为儿缝件新衣衫。
考个前列回家转,祖母欢喜母亲怜。明年父就石家馆,寨上搬回柑子园。
东家难舍学生恋,癸亥教迄丙寅年。乙丑儿在石家栈,县考头场病伤寒。
勉强回家病又反,不孝啼哭母泪涟。耽搁县考不上算,足足累母几十天。
是岁宗师杨学院,父子同榜名高悬。归来祭祖把客宴,酒水家贫备办难。
件件不离母心坎,身虽劳苦心喜欢。冬月又把祖父荐,久未出灵为无钱。
初一起鼓初二娩,得生模弟第四男。母亲对我父亲叹,人口一年多一年。
教子不外事两件,不是读书便耕田。儿女手背和手板,疼痛起来是一般。
谁该高贵谁该贱,谁该辛苦谁该甜。谁该勤快谁该懒,谁该愚蠢谁该贤。
个个读书非不善,怎奈田地谁人盘。母亲一人难教管,才教二弟学耕田。
丙寅正月父设馆,不孝读书在中。
8. 写给父母的文言文书信范例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2
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br>
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br>
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br>
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br>
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br>
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br>
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br>
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br>
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br>
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br>
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br>
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br>
.cn/b/13118082
急求贾平凹的《祭父》的读后感?
上联:翁去三载,余祉犹佑;
下联:人生百年,唯笑长春。
横批:遗爱千秋
腊月风寒送百花;
三载悲障祭魂灵。
横批:三年祭父
制内三载持古训;
除服一时承父命。
横批:传家持道
摘孝帽怎忍久别;
换素服难忘依附。
横批:父恩久长
上联:除服遥瞻新气象;
下联:弹冠不改旧家风。
横批:三年之祭
慈父仙逝三周年梅含悲意;
孝子维系一门和柳动伤情。
横批:高风如水
故人已去整三载;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斯人已逝成追忆;
下联:但愿世间人长存。
横批:节哀顺变
节用俭严植廉心;
崇俗草根祈赏贤。
横批:益用不尽请纳
散文清明.祭父
《祭父》读后感
读罢贾平凹的《祭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那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却又能为儿女放下人格的父亲,身体孱弱却又亟于为儿女奔命。为了女儿,他能涎着脸说套话;为了不让儿女担心,内心苦楚却又故作轻松;身为家中惟一的读书人,他的担子很重,爱憎分明的他替他人解决了不少问题,却又找来了祸端,但决不后。我读到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父亲平凡朴实,却又着实不凡,他似平凡人可以尽兴发泄自己的情绪,却又狠命将它收回。作者笔下的父亲活灵活现,当我“看到”他满心期望相做更多“大事”的时候,病魔却残酷地带走了他时,他含着微笑,无奈地走了,我心里酸酸的,那是“含泪的微笑”吧。新民博客8I1bF!oZ6E&B
命运的坎坷,却打不败孱弱的父亲,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了呢?我们要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尽一尽孝心,当他们离我们而去才想起时,那是剜心的痛。
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有哪些?
散文清明.祭父
文/闲者
清明,是怀念的日子。墓地,是反省的地方。上坟,怀念祖先亲人。扫墓,打扫自己心灵。
每年清明,我们都要上坟扫墓祭祀先祖,在坟头点香焚烧纸钱,追思亲人诉衷魂。
昨天,我们兄弟姐妹相约一同回老家上坟祭祖,共同祈祷父母大人在天堂安好!
父亲虽然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六年了,但每年这个时候,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都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每次到父亲的坟头,我都要静静地沉思一会,念叨念叨父亲的平凡与伟大,勤劳与憨厚,淳朴与善良。追思他一生的艰辛与磨难,快乐与幸福,向往与憧憬。向父亲诉说我生活中的痛苦、烦恼、迷惘与彷徨,以寻求内心的慰藉与平衡。每每回忆父亲的一生,我更多的是感慨、感叹和敬佩。
我的父亲生于1931年农历腊月二十日。他经历了新旧两个 社会 。父亲兄妹六个,他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那时人多地少,口多粮少,家庭贫寒程度可想而知。他年幼的时候,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熟,不得不中途辍学,帮助爷爷奶奶操持家务。
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早年身体不好,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父亲小小年纪就承受起大人应当承担的重任。长到十五、六岁时,他就起早贪黑,走南闯北,学着做小买卖,养家糊口。经常也给富裕人家扛长工、打短工,学得一手好农活。
父亲十八岁那年,家乡解放了,我家分得了土地。那时候穷人的孩子对土地的热爱,绝不亚于今天的孩子对电脑手机的着迷。他兴高列地在自家的土地上辛劳耕作,对土地的热爱渗进了他的血汗,转化成了他对***的无限爱戴和衷心拥护,这种感情伴随了他的一生。
(一)
父亲的一生勤勤恳恳。 他是一个老实巴交、憨厚地道的农民,是修补地球的庄稼汉,是这个 社会 最底层的平民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了一辈子,与庄稼活打了一辈子交道。
父亲没有什么爱好,不打牌,不,也不讲究吃穿,成天不停地在忙活着,没有闲着的时候。他肩上整天扛着个铁锨,这里铲铲,那里培培,天刚下过雨后,父亲就要到地里去,看看雨下得透不透,地里的墒情好不好。
从我记事时起,就看见父亲的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用手摸着硬硬的,粗粗糙糙的,象挫刀一样。尤其是到了冬天,满手冻裂着小口子,用胶布缠绕了一层又一层。父亲是一个种地的好把式,所有的庄稼活,他没有不懂的,种锄犁耙样样娴熟,割捆扎碾处处精通。
父亲对土地情有独种,种庄稼上了瘾,一生离不开土地。他常说,种地就是种脸面,种心情,谁家的地种得好,谁家地里庄稼长得好,谁家人脸上就有光。他干活不惜力气,有十分力气决不出九分。一年四季挥汗如雨、不停不歇,腰酸背痛、不喊不叫。
父亲从农业合作化时期就开始陆续担任生产队干部,一直到包产到户以后才卸了任。当生产队长时,他把集体的事装满了心窝,满脑子都是生产队里的活、社员的事。他带领社员们下地干活,他始终走在前面,身先士卒;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冲在前面;他把社员的事情放在心里,成了社员们的主心骨,深受乡亲们的支持。
(二)
父亲的一生普普通通。 他就像一头永不知道歇息的老黄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他讷于言、而敏于行。
父亲是个很传统、很严肃的人,他不善于表达 情感 ,不苟言笑,心性耿直,性格倔犟,勤劳勇敢,不怕吃苦,任劳任怨。沉言寡语的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却疼爱有加,也很严厉。
那个年代,贫瘠的土地,稀疏的庄稼,远远填不饱肚皮。但父母勒紧裤腰带,从口里省出来粮食先给我们吃。有时一口锅里,他们竟能做出几种饭菜。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生活得健 健康 康,自由自在。
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深深地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跳出农门才有出息。他把心思早早地用在孩子身上。因此,他千方百计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读书。每逢开学,他或是向亲戚借,或是变卖东西,都要给我们几个孩子凑上足够的学费。在那个较为贫困的岁月,像我父亲这么看重孩子上学的农村人并不多见。
正是在父母的关心支持下,我和弟弟、妹妹都读完了高中。后来,我和弟弟先后又应征入伍,考上军校,入了党、提了干。我们兄弟都成了"城里人",吃上了"公家饭"。
(三)
父亲的一生平平凡凡。 父亲具备农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他一生勤俭持家,一件衣服穿了三年五年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一生正直善良,担任生产队长时期,他手中多少有一点“权力”,但他把这种权力都用在了带领社员搞好劳动生产上,没有为贫困的家庭谋取半点私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只要谁家种地干活遇到困难,不用人家张口,父亲总是主动前去帮忙。他时常教育我们,要永远感恩善念、知恩图报,对人对事,宁可自己吃亏,不要让别人吃亏。
父亲一生敢于较真,说一不二,公私分明。他做人堂堂正正,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做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规规矩矩。这些品质和美德,形成了父亲独特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们儿女的性格。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苦难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既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坚持身体力行,为我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样!
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父爱这字眼是多么的平凡,但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平凡。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自从我当了父亲以后,特别是成为父亲的父亲、孙女的爷爷以后,我慢慢地感悟到:父母始终是儿女心中的佛。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儿女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儿女的 情感 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座山峰,让儿女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儿女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父爱是一道光辉,让儿女的心灵即使濒临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父亲的爱,值得儿女细细品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愿父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2021年4月1日)
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1:
鹧鸪天 百日忆父。
日历撕来一百天,依然痛骨刺心间。幸能短梦高声喊,何奈长宵没片言。
思不断,忆无边,痴时恍惚又当年。如今照旧倚门望,盼父回归莫作仙。
催人泪下七字祭父诗2:
吾父川江狡黠儿,可怜幼岁丧父荫。
刚烈寡母苦守节,辛劳育儿自强心。
渝万迎来新朝建,开国弥月即从军。
心慕铁血憾战终,错失援朝成艺兵。
锦城春浓琴声好,潇洒少尉正年轻。
彼时佳女不爱钱,最爱英雄解放军。
梧桐盖下巧笑连,吾父初尝风月情。
心高难忍冷语对,一怒断情如斩钉。
恰逢凉山叛乱起,疗伤偿愿正堪行。
割指求战鲜血热,甘舍华都趋蛮辛。
执戈驰马乐凉道,昼夜歼匪弹矢频。
战地亦有奇缘至,刃寒不侵妹儿情。
吾父又添风流史,后使娘亲怨难平。
匪清不见班师路,只因彝乡缺吏丁。
哄脱戎衣换工装,山区始有工厂兴。
僻县难见时尚儿,唇髭飞扬传帅名。
舞旋周末青春会,风琴一曲掠芳心。
山楂树下小路幽,渝妹长辫绕郎君。
两手一牵数十载,儿女双全承祖荫。
金阳昭觉至月城,华年漫漫人间情。
遭劫历难岁,信念不改正气凝。
不媚权贵真才干,严育儿女好品行。
光阴如水洗流年,卸却公职享晚情。
儿女虽非龙凤才,自立世间凭励勤。
本逢孙女周岁喜,喜酒未开突丧亲。
娘亲福薄撒手去,老父悲憾泪满襟。
念念一生风雨路,倏然成诀隔阳阴。
老父贯居阳光城,不随子孙享天伦。
为安后辈诚孝意,晚年又续有缘人。
老伴本是纯善女,夕阳暖心实温存。
人间真情心相易,螟蛉继子如亲生。
玉壶醇酒说旧事,木斗烟霞熏后人。
笑骂世风不忌语,一杆俯仰钓余生。
吾父此生儿唯仰,热血风华各纷呈。
宠辱不惊忠直汉,生死有情洒脱人。
吟罢泪做纷纷雨,化纸成烟送鹤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