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课本剧报幕词_拔苗助长课本剧
1.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小学儿童的缺失需要,并讨论如何应对,引导,培养儿童的需要
2.智慧文化 ? 孕育智慧教育
3.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4.童话作文600字
1 研究心理,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该指导学生读哪些书呢?读有用的书一直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书是家长给孩子的首选读物。由于有了销售的市场,书店里,作文书泛滥成灾;班级书架上,作文书独占鳌头。有趣的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与之成反比例。把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灌输给一个刚刚接触课外读物的儿童,往往有拔苗助长之嫌。首先,书籍给予人的往往不是即刻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读书并不具有那样一种实用性,让人读了一本书后,就立刻变得聪明。书的实用效果一般来得很晚,有时往往是多年以后才起作用的。其次,“有用”与“有趣”似乎是一对矛盾,有用的书往往目标过于明确,少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读起来枯燥乏味,使刚刚步出了教科书之痛苦的小读者又栽进了另一个深渊。读有用之书之累,想必每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成人读者都深有体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头痛,而对一本有趣的小说却手不释卷的原因。一个有意志力的成年读者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子呢!作文书是比大人们的专业书籍更面目可憎的。
2 给学生适当的问题,期待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但传统的教学多是语文教师与教学参考书规约下的一个格式化的枯燥流程。教师毫无休止的一味的将自己的解读思想、解读感悟甚至参考书的所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求学生接受。学生陷入了记忆实用知识、接受机械的训练和建立标准化思维的汪洋大海之中,阅读和学习趣味消解殆尽。其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阅读,并并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创设了适当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个性化阅读。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①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闰土和“我”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怎样体会到的?③闰土对“我”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④你从文中看见了“我”的希望是什么?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留有无数的思维空间,因为有空白,有疑问,这样的情境就有利于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笔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启发,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阅读方向和思考的方向,鼓励和启迪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如资料展示式,设置悬念式,错误反思式等。
3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倾听文本。
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期待和兴趣,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听文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去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仍有不给学生充裕阅读文本的时间的现象存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甚或不解,例如有一个老师教《心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
师:我们再花一分钟时间,重新看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师:带着两个问题重读课文,一分钟以后我请同学来回答(一分钟阅读思考)
师:两分钟比较阅读,比一比,想一想。拿起你的笔,关键的地方圈划一下。
无论是感知文本或带着问题探究文本,比较阅读,一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几千字的文本,只能提取一些信息或留有一些肤浅的印象,教师只有主动放弃语文教学中的话语霸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走进文本,倾听文本,去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思考,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阅读感受。
4 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融入文本。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感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已经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让他们表达验证自己认知、情感和思想的平台,即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融入文本,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阅读。
4.1 生活体验。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生活的足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去。如教学《童趣》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小时候玩得兴味盎然,长大后又觉得有些可笑的事情。老师先举例,学生借助提示,纷纷谈起了自己享受过的种种物外之趣。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就得到了很大提高。
4.2 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搜集探究相关知识、自编自改文本剧情、多种形式朗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借助活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细节,感受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后,可以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学习《沁园春 雪》,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体会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诗人有怎样的情怀?
4.3 能力体验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不妨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结合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写作形式,让学生将文本的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在能力提升中体验文本的内容、主旨、结构和语言特色,从而更鲜明的凸现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5 给学生远航的动力,丰富文本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如何让学生觉得进行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有价值事情,我想找准名著的切入点,给学生注入阅读的动力是关键。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小学儿童的缺失需要,并讨论如何应对,引导,培养儿童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
二,实践经验总结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A,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更新图书。
为了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我缝制了一个图书交流袋,挂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每逢周五,是轮到同学们借书了,孩子们就蜂拥至图书角,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人手一册。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会隔三差五地从家里带上一、两本书,插到图书交流袋里,与同学交流着阅读。我留心看了看,好家伙,里面竟有童话、寓言及古典四大名著等书呢!每天中午,图书袋前,从没断过人,一双双求知的小眼睛,总不停地搜寻着自己爱看的图书。不时地,教室里会响起朗朗的书声;时而,又会传来阵阵辩论声。有一次,我还发现徐晨人小朋友竟手拿一本书在进行抢答赛呢。每当,在课堂上听到小朋友们妙语连珠时,我就会暗暗地惊叹:这小小的图书交流袋竟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B, 以身示范,师生共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要让学生背诵的古诗,自己首先能够倒背如流。为了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首先让自己扎进书堆,然后从推荐阅读的内容入手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根据孩子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心理,我向他们推荐《自然百科》、《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等书,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看到孩子们对一些“另类”的作品兴趣很浓,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或笑话集,我就把《脑细胞迪斯科》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等介绍给他们。有一段时期,我发现孩子们在收集《儿童画报》随书附赠的《西游记》卡通画,于是先让他们说说画中的故事,然后引导他们去看《西游记》普及本,结果许多孩子都迷进去了。其次,教师利用自己的示范朗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老师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另外,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而且,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我经常在他们看了一段时间后,读报给他们听。这样,可以延续学生的有意注间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让他们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学生经常拿出这些书来阅读、交流,他们也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我都会一一耐心地作答。
C,鼓励亲子阅读
在现有的条件下,大部分的课外阅读是要在家庭完成的,如果得到家长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都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经常会给家长写公开信,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兴趣第一”的原则。将“孩子最早的老师”也动员起来,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切实的指导。尽可能做到为孩子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同时,我也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家长中好的做法,向其他家长推广,并积极推动、支持家长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多中途径和措施,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探究有效的阅读方式
A,每周一诗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于是每天的早自习、下午的课前预备时间,教室里便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每星期抽出一节早读课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B,自由阅读
我每周发给每生一张卡片,要求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要摘录好词佳句。有的孩子,还很有童趣地为他们自己的文字配上插图。然后,每周抽时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就很好地促进学生多读、多思。
C,自办报刊
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上学期,结合我校的一些活动,我班便以环保为主题,举行了手抄报评比。期中,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节活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举行了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学生为了编报,根据读书节的“环保”主题,大量阅读相关知识的书籍,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许多学生编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编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几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D,网络浏览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监督。上一学期,在学习了三册课文《识字八》以后,我就下载了一些神话故事片让学生观看,在学了《阿德的梦》一文后,我又从网上载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图文,在教室里让他们欣赏。
E,参观、旅游,读大自然之书
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写园林风光的课文,读过课文后,如能再实地游览,那么学生对作者的描写便会有更深的感受。对作者的选材、遣词造句等语言表达方法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人物、风俗、地理。参观科技馆,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力。近几个学期,我们就根据当地有关文化单位组织的展出活动,及时地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参观,使他们多了解我们的社会,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F,小组合作阅读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我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配合相应的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同时,还打印了一份表格,发给每一组的组长,专门记录本组的课外阅读情况。小组的组合,尽量采取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且,根据课文每一单元的特点,建议他们向学校借阅相关类的书籍。
3, 课外阅读的落实评价
A,时间落实。
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并没有明确课外阅读实施的时间,这就很容易使课外阅读落不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重视了两个时间的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1—2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也有意识地做到区别于课内阅读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尽量减少机械抄写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平时上课时间紧,简短的儿歌一般安排在学完一篇课文后阅读。而篇幅较长的读物,一般安排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阅读。
B,活动落实。
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我们尽量多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如经常举行读书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卡展评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但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借鉴他人经验的机会,更是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C,指导落实。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读物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⑴从教材扩展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的作品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时充分地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再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教学了第四册第一单元时,就建议他们借阅一些介绍祖国风景或介绍动植物之类的书籍;教学了第三单元时,就建议他们借阅描写学习生活之类的书籍;教学《拔苗助长》后,就建议学生去借阅成语故事。(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我结合课文,给每一单元都选择了几篇非常简短的同主题的儿歌,在课文教学后,布置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儿歌可以来自《同步阅读》、语文报,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学生都很喜欢去读、背。
D,检查落实。
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在识字专题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又为孩子们设计了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份读物,不仅要在记录卡上填写课外读物的名称,还要把自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与感受等写下来,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通过阅读掌握的生字、新词和优美词句,也都要在记录卡上有所体现。每天或每周利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安排一个学生在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或一本书。每过一个月就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改进。同时,老师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学期末,让每个孩子上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份读物,并把全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在教室内展出。这样,为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三,实践中的收获
1,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无论是课间还是午间,教室里随处可见认真阅读的“小书虫”。许多家长也反映,孩子过去上街只买吃的、玩的,而现在变得喜欢逛书店了。过去,放学回家,孩子喜欢看电视或打游戏,而现在许多孩子变了,一有空闲就捧起书来看,从不爱看书到坚持每天看上二、三十分钟,个把小时。看书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只看连环画、卡通故事到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儿童文学、世界名著等,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陶冶了情操。
2.在阅读时,孩子们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中,学生能对书中的格言警句、好词佳句进行圈点、摘录,或者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等写下来。有的能模仿书中的一些句段进行小练笔,近一半孩子能做到天天写小片段,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还有的将所阅读过的内容剪剪、贴贴,做成一份小报。他们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阅读能力也大有长进。
3.学生的知识面极大丰富,各种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课外阅读,一方面不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童话寓言、古今名著、天文地理、中外的名人传奇、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孩子们涉猎的对象,他们的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头脑中储备的知识、语言、词汇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如,读后和孩子们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等展开讨论,进行交流,他们经常会滔滔不绝,说得有条不紊,且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我们不得不惊讶于他们表达的逻辑性,惊讶于他们有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探究后的反思
1.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在不断激发中得以强化。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激发起来,只要是生动形象的事物,他们都感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兴趣也往往不够持久。如何根据孩子的这一年龄特征,调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保证学生课外有效阅读的持久动力。实践中,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如故事引导、设置悬念、主题阅读、读书交流、成果展示等,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氛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后进学生,尽管我们已经有意地去关注了他们,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是困难重重,或者说我们还是缺乏一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协调配合
如果说老师在孩子的课外阅读中所起的是导向作用,那么家长的重视就起到保证作用,同学之间的交流则起到鼓励、促进作用,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一些活动可以说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班级的统计情况看,凡是家长能够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的,则这些学生无论是从阅读数量还是阅读质量方面,都远远走在班级的前列。而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如学校的读书节、班级的交流展示活动等,则能掀起一个一个的读书高潮。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说我们的课内阅读,比较重视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的课外阅读则更重视知识的习得、词汇的积累、情操的陶冶。如果这两方面能够做到比较完美的结合,将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4.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合理评价,是促使学生产生再阅读的关键,但也是最难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认可。合理、有效的评价将能直接推动学生产生再阅读的兴趣。实践中,我们也尝试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的评价,但在这一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标准。有的学生选择的书薄,很快读完了,有的学生选择的书厚,读完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学生看书的速度快,有的学生则看得慢;有的学生在记录时,光顾着摘录好词句,而有的学生却能做到认真思考、仔细品味书中的精华,等等情况,左右着我们很难从量与质上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智慧文化 ? 孕育智慧教育
有人描写我们学生的作文现状是:“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三个小时没开头。”真是入木三分。学生害怕作文,厌烦(甚至厌恨)作文,老师看到作文本就头疼,家长埋怨孩子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作文真的这么难吗?
我们如果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作文,将会得出全新的看法。把教育部新近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与原国家教委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在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上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莫过于改“作文”为“习作”了。
“作文”与“习作”,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这个变化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对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应该侧重于用“习”来衡量,而不是用“文”的标准来评判。“习作”突出了练笔性质,降低了要求。“作文”重结果,只许成功;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怎能算作文!“习作”重过程,允许失败;只要学生去写,就是胜利,其他一切,都无足重轻。徐迟曾经对一个学生刊物编辑讲过一段话:“小孩子的作文,病句不要改,错别字也可以放宽,千万不要把小孩子的文章改得太完美。”徐迟对发表的学生作文都放得这样“宽”,我们对一般学生习作为什么那么苛求?
也许香港的“全语文写作教学”能给我们一定启示。开始写作时,学生可以用图画纸代替作文稿纸。当学生在写作时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是立即举手问老师,老师也不会立即走到他身旁回答,学生先要尝试用符号或图画甚至用英文表示那些字词,目的是不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因等待老师的解答而中断,这样一直写下去,一气呵成,而且也避免妨碍他人。到最后15分钟,教师要宣布时间,提醒学生不再耽于沉思。香港的学生写作时,约束非常少,在教师们看来,出现错别字算不得什么,可以“用符号或图画甚至用英文表示那些字”。作文贵在思路连贯、“一气呵成”。是的,错别字会随着孩子们知识的增长逐渐消失的。出现错别字,是正常的,犯不着大惊小怪。就是我们教师,谁能保证文章中没有错别字?我们费尽心机,要消灭学生错别字,这是最无意义的举动!拔苗助长,严重约束了学生。
其实,学生作文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叶圣陶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各人有他要说的话,我写作是我说我的话,你写作是你说你的话。”说话谁不会?表达是人的天性。心中有话,不让表达是会憋出毛病的。我此刻就很想向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事情。一次我到怀远,在乘坐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了难忘的一幕:一个狮子狗被前面的汽车压伤了。它在痛苦的哀鸣。仿佛在说“救救我,救救我”,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我要说,说出我的感受。老师们,你们发现没有,许多作文不好的学生讲起故事来娓娓动听。他要表达呀。他表达,他快乐!他快乐,他表达!据说,对最大的惩罚就是不让他说话。们对什么都不在乎,若把他关在单人牢房里,什么话也不让说,他们会号陶大哭的。
每个人都会说话,能说话就能写文章!当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再来审视学生作文,就会得出一种全新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是说话的天才,每个学生都是作文天才!
说来容易,做起难。学生具有作文的潜力,但不能“自动”成为天才。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文天才,必须改革作文教学!我们的思路是:去束缚,给自由,让学生享受作文乐趣,达到自能作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是自主习作。所谓自主习作,就是“自由选材,自由表达,自主拟题,自我修改”。即“四自习作”。我们认为,自主习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怎样让学生做到自主写作呢?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学生习作究竟有哪些条件。当我们一一满足这些条件后,学生不就能自主作文了吗?先来欣赏一首诗。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作。晚年的诗人,远离大陆,远离自己的故乡。落叶归根,思乡之情时刻敲打着诗人。他热血沸腾,不能自己。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的产生,是进行习作的首要条件。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坎坷的一生:早年离开母亲,到外地求学;长大后离开妻子,去美国留学;老年蜗居台湾,对着一水之隔的大陆,只有望“海”兴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储备是习作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条件。自古以来,游子思故乡,是最普遍的。可是能像余光中那样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却是少数。可见,表达是学生习作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学生作文至少包括三个条件:动机、素材、表达。我认为,满足了学生这三个条件,学生就能做到自主习作。下面就简要谈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满足这些条件。
1、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呢?先介绍马斯洛“需要层次说”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认知的需要;⑥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在人的发展中,这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系列。先满足低一级的需要,才能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对这一学说,各有各的看法。但可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借鉴。
什么是“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试以“庖丁解牛”加以说明。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宰牛,本来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属于最底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可庖丁解牛时,肩之所靠、脚之所踏、膝之所抵,发出的声音就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这是什么境界?审美境界!精彩的还在后头。庖丁解完牛,提着刀站着,环顾四周,踌躇满志。这就是人需要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的境界了。
按照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学生作文的动机是很低的。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免于教师批评、家长责骂,这是安全需要。如果写作仅仅是为得一个高分,获得家长奖励的一个冰糕、一个棒棒糖,那是最低需要——生理需要。只有少数学生习作是为了展示自己,获得同学们的尊重,境界稍稍高点。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写作动机,把习作当成审美活动,当成实现自我的需要。审美活动是自由的,不能强迫。欣赏一朵花,是自然而然的。谁强迫你去欣赏,你还会有兴趣吗?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习作当成审美活动呢?有一个字,具有魔力,这就是“情”字。像磁铁吸铁一般,“情”能紧紧抓住学生。
如果学生在习作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激情将会使他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将不再难。如果学生完成习作也“环顾四周,踌躇满志”,谁不乐于作文!看来,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是习作教学应该探讨的问题。
2、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习作是表达,是倾述。表达什么?倾述什么?打电话是最简单的口头作文,开头也要问,“喂,什么事?”。没事打电话就是二百五。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还愁习作吗?所以,要让学生做到自主习作,就应该帮助积累素材。
积累有两个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加大学生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生活
要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就必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蓝天下》这篇文章中,他讲到,一次他带孩子去果园上学。学校就在蓝天下,在绿地上,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把皮鞋脱下光着脚走,孩子们高兴得叽叽喳喳起来。被美景吸引,大家安静下来。一串串琉珀色葡萄垂在绿叶之间。果园被绿色薄雾笼罩着,犹如海底的童话世界一般。田野、草地、大路,似乎在透明的热气中颤动,阳光照在树木上好像满树都有火花在闪烁。卡佳说:“太阳在洒火花呢”。太阳为什么会洒火花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编起童话来。学生被深深吸引,生怕打破这一片寂静,驱散这迷人的幻景。12年后,当卡佳即将毕业时,在一篇作文中再一次用这一比喻来抒发她对大自然的喜爱。
丰富学生生活,方法多种多样。开展活动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校为单位。我校近来开展了古诗比赛,高年级学生最多能背诵200多首;中低年级也能背诵几十首。背着古诗,孩子们被深深地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校的课本剧表演也搞得有声有色。孩子们真了不起,节目都由他们自编自导。六年级表演的《梅花魂》尤其感人。外公由一个女孩扮演,演得非常投入。她声情并茂的表演催人泪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生活是习作之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生活,学生的习作就会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我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写生活日记。写多写少无所谓,只要学生写,就是成功,就应该表扬。
增大学生阅读量
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之一。西汉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这是我国最早论述读写关系的。以后,对于读写关系,各朝都有人强调。现代以叶圣陶为代表,1942年他就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当代以广东丁有宽最出名。1963年至今,他都在研究读写结合问题。这里,我不打算介绍具体方法。只是重复一种观点:大量阅读,是学生自主写作的前提。班上总有几个学生作文写得好,是谁的功劳?是老师指导的吗?这不能否认。但我却认为,这主要得力于阅读。这些学生的阅读量比同班学生大得多。学生阅读量小,是影响学生作文的重要因素。那么,学生读多少书合适呢?
以前我们只注意教科书学习,忽略了课外阅读。现在情况有了改观。《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地规定了学生阅读量。具体规定为:小学150万,中学260万。这150万字,对于过去,当然是一个飞跃。但是,我认为,这点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150万,比一部《红楼梦》的字数多不了多少。请看苏霍姆林斯基给他的学生开出的书目。苏霍姆林斯基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分为本国和国外两大类。学生应阅读的本国书有104种,包括《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外国书目152种,《荷马史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阿Q正传》等都榜上有名。尤其令我吃惊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接着写道:“大部分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能读完这些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教育家是不会说假话的!
阅读丰富精神生活,也改变着生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本身就是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70%的信息来自书本。阅读为作文提供知识储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不是能教会的,只有从阅读中去领悟。阅读还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高尚的人。高尔基读书,感到了主人的渺小。他之所以成为文坛巨匠,读书起了很大作用。
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课外读物。我们可以想出许多好办法。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就是很好的办法。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了。三言两语都行,但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陆游说:“汝果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学生要能做到自主习作,功夫在课外。有了上面两项训练,学生自主习作指日可待。
3、鼓励大胆表达。
叶圣陶曾说语文含义是“口说为语,手写为文”。我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但有了丰富生活,却不一定会表达。饱经风霜的乞丐什么也不会说。所以,我们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台湾陈正治的作文课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展示故事的情节。童话语言朴实、优美、接近口语,儿童易看懂、易接受。童话富于幻想的色彩,神奇有趣的情节,耐人寻味的理喻,能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充满情趣中欣赏语言文字创设的情景。
对于童话,孩子们并不陌生。从接触语言开始,很多孩子就已经了解了童话。从他们听到的故事里和看到的课外书物中,童话早已把他们带进了充满幻想的世界,也为他们后来的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想会听会说,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语文教学里,怎样对学生进行童话的再认识和再学习呢?
一、构建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童话故事的学习重在理解、感受、欣赏和领悟。对于童话,孩提初始的认识多半在于他们对童话神奇有趣所吸引,作为故事去接受,缺乏一种内在的含蓄的思维理解过程,缺乏一种对文体的认识和体味过程。语文课程重视实践,在现实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童话有更广泛的了解和更深入地感受,培养学生研究性的阅读能力和不断地积累意识,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和创设实践的机会。
1、目标确立
对童话的认识和学习,在尊重学生情趣爱好,选择自由基础上先放手让他们去大量阅读,引导他们从认识到再认识,从学习到再学习,他们的体验会不断加深,感受更为丰富,由此而激励产生个性化的创造望,这就是“我也要写童话”。抓住契机将读与写的过程训练确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目标,构建读写平台,把握课程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活动在课堂内外,使听说读写能力在对童话充满兴趣的情感体验中得到整体发展。
2、构思设想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所获得的知识怎样得到体现呢?这是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计划和设想时教师应重点关注的。“积累、收集、整理、交流”的过程能为学生提供评价机会,能为师生提供信息反馈,也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探讨、展示自我营造氛围。“我心中的童话”语文实践活动就在这样的设想中走进了课堂。
3、活动流程
活动共分两个阶段:认识童话——创造童话。
第一阶段:认识童话。
以情趣贯穿始终,把握学生年段、年龄特点,将活动分为五个环节: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习作听评——作品推荐。
①趣味引入:乘“智慧之船”到童话王国将学生带进神奇的世界;“说童话特点”不仅了解了学生对儿童文学体裁的认识,也为他们的阅读习作奠定了运用的基础;“填写通行卡”激发了学生多读多看的学习积极性,为实践活动提供了阅读数据。
②片断欣赏:让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稻草人》、《蚯蚓和蜜蜂》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奉献给孩子,伴随形象有趣的角色表演,使学生在美的情景中领略了作者将“人性”与“物性”统一的艺术体现。
③角色再现:这个环节更是趣味横生,用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自述,将故事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人见面,通过语言的表达,生动地表现了童话的幽默和夸张,从角色自述中了解了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味到了“告诫”。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
④故事浏览:简要的叙述,将安徒生、格林、叶圣陶、王尔德、豪夫等童话大师的佳作与孩子们见了面,更激发了他们“我要看”的情趣,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
⑤习作听评: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去认识童话,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启迪和感受,那么,写作更能让学生在认识中运用语言,提高读写能力,培养尝试的自信心。在这个活动里,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料,学生的“听、读、评、议”肯定了活动实践所获,了解了活动实践过程里个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合作商量,相互学习,体验成功的意识。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文体的把握,突出了童话的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
⑥作品推荐:与读者见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习作,征求他人见解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也是活动里的一个环节。在自我推荐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交际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为今后的再创作增添信心和乐趣,对还不太会习作的孩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行为上的促进。
第二阶段:创造童话。
通过对童话的认识,孩子们已对童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走进音乐童话”的实践活动,又为他们的读写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童话,去欣赏童话,去创造童话,拓宽了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是语文读写练习的一个延伸。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都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能激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学生更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创设”的童话意境中。这种意境不是现成的画面,而是通过“听、赏、想、说”自发而出的一种情感表现。这种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造才能的发挥。
走进音乐,想象童话,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去挖掘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自身体验激起灵感,激起想象和创作的欲望,将旋律美与情景美和谐地统一,转化为学生对童话的神奇向望,获得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这种“教”在于教师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教学形式,给学生探求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要求中更强调的教学观念。
①欣赏音乐,陶冶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音乐本体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进入童话般的情景,是训练的难点。它既要有具体目标的导向,又不能局限训练的范围和内容,要充分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听?听什么音乐?选什么歌曲?让这一切都随学生的兴趣和自愿。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自由的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受拘束地进行个人的爱好欣赏,在音乐欢快、悠扬、高昂、低沉、奔放、婉转的旋律中陶冶情感。
②想象音乐,激起灵感
随着优美的旋律,在音乐创设的意境中,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③创造童话,抒发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一方面,儿童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儿童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儿童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品味收获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目标确立到设想构思,再经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学生对童话的了解、认识和运用有了更深更新的体验。他们参加了仿写、改编、自编系列童话活动,创作出了两百多篇童话故事,人人有童话自编习作“书”,极大地激发了读写热情和兴趣,想象和创造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学生张爽妮《聪明的动物》一文,描写了动物为了逃避人们的捕捉,不被关进动物园,想办法争取获得了自由;杨贤文的《小猪太空遨游》回森林后发动百兽建造了现代“森林王国”;曾李旎的《保护绿色家园》里的动物们的护林护树行为感动了砍树的人们,自愿保护生态环境,增强了环保意识;孩子们的《七色花》童话故事更是生动感人,有用花瓣救出受主人虐待的小狗,有用花瓣变小溪救活枯干的小苗,有用花瓣为妈妈生日送上一件神奇的衣服,有用花瓣找来一个巨大的恐龙蛋化石等等。听音乐编童话更是妙趣横生,听《弯弯的月儿》给了学生《坐月船》的感受,坐上月船去观长城,看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马刀舞》却让孩子想到了不宰杀动物,否则会受到惩罚;《世上只有妈妈好》使孩子想象出了猫妈妈怎样照顾小猫的辛苦;《神奇的九寨》唤起了孩子对九寨美景的遐想;《春之歌》的优美旋律让孩子创作出了保护树林的《梦》;《我乘上了小马车》使孩子童话中的《神奇小马车》把穷苦失学的孩子带到了充满幸福的地方……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科必不可少的训练途径,要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地写作。教师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励情感投入,激发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个性品质。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上乐于阅读,趣于表达,尽情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利于实现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
? ——蕨溪镇小学“亲育文化”解读
? 一所学校如何能产生强大的育人力量?这种力量既是学生勤学求知、修身养性的成长向上力,又是老师孜孜求索,蜡炬成灰的教育凝聚力。这种力量应学校的文化,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学生成长的甘露,也是老师发展的引领,是老师追寻的方向。智慧的文化才能孕育出智慧的教育。
? 教育的三角世界在如今看来是失衡的,大部分家长把教育问题都一股脑的抛给了老师,“老师,他不听你就罚他!”、“老师,他回家就贪玩,作业又没写完……”,诸如此类的话语数不胜数,家长们渐渐褪去了自己“第一任老师”的身份,忽视了自身的家庭教育,但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深远的,这种力量是日夜相伴而来,是耳濡目染而来,为今后孩子的诸多方面就涂抹下了不可磨灭的底色,可美可丑,将家庭教育拉回教育之中,让家庭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有力的教育。
? 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教育的目标的误解也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常言“静待花开”,但部分老师总想“拔苗助长”,更恐差生太多,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老师的命根,于是“以成绩定天下”成了教育“功利化”的表现之一。家长们也似懂非懂,高举着“读书时最好的出路”,误让孩子们读书、读书,减少玩耍时间,一头扎进书海,他们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知识涨了,但什么少了呢?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思考,时代在进步,在今天,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不应该把学生固封在书本之中,更应该让他们与书本相伴,探寻大千世界,或放声高歌唱童年,或舞姿翩翩秀风采,或书法绘画传经典,或篮球乒乓健体魄,在多彩的生活中放飞自己童真的梦。
? 时代里总有新问卷,教育中总有新疑惑,在不断地真真切切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仰望星空,探索前行。
一、亲子文化之“三亲”教育
?
? 爱在左,情在右,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让行走于荆棘之上的人不觉苦痛。在孩子成长中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缺失的,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更应时刻点醒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走进孩子心灵,于是在蕨溪镇家校文化实践中就提出“三亲”教育——亲子共读、亲子活动、亲子展示。
? 亲子共读,陪伴参与成长,阅读开启精神世界。亲子陪读给繁忙的父母一个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让父母亲手为他们播下这粒文学的种子,培养其读书的兴趣。在蕨溪镇小学校读书节里,亲子共读好书,见多彩故事,品千人人生,能读能写,共谈心得。他们会认识桑桑、皮皮、小豆豆,甚至在书中游玩了世界各地,探索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些在孩子心灵中跳跃、翻腾的只言片语,随时光一同沉淀,在未来的生命中定会迸发出绚烂的火光,渲染一抹亮丽的精神色彩。
? 亲子体验,陪伴见证成长,活动荡漾欢乐童年。一次牵手奔跑,一次接力传球,一次团队拔河,让不善言语的父母与不知表达的儿女,心心相连。在蕨溪镇镇小学校体育节里,亲子间的竭力合作,亲子间的彼此信任,那一刻血浓于水的深情,血脉相承的感动,悄然而生;在镇小感恩节,手制感恩卡片,倾听父母的往年故事,为父母洗洗脚捏捏肩……他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付出,这就是成长。
? 亲子展示,陪伴分享成长,展示放飞少年梦想。呵护孩子美丽的心灵,让每件小事激励他们的成才成德,亲子展示,让默默付出的父母从幕后来到台前,同孩子一起年少,一起欢歌。在蕨溪镇镇小学校的各种节日中,亲子节目、亲子作品数不胜数,各有亮点,但是这歌、这舞、这字、这画却又了满满的亲情与自豪,这是成长的一笔。孩子成长是瞬息万变的,是短暂珍贵的,父母的陪伴何其重要,关乎孩子一生,关注孩子,关心孩子,重回孩子的生活,这就是镇小的“三亲”特色教育之本意。
? 这些点滴的改变,这些日常的融入,都是将来孩子的无价之宝,天将降大任,其能受心志之苦,能饿其体肤,能空乏其身……面对漫漫黑夜能昂首静待破晓,这些虽一朝难为,但朝朝暮暮中定会润物无声。
二、校本文化之“三声”教育
?
? 成长不应该被定义,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最独特的色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搭建舞台,便成了教育者们义不容辞的事情,蕨溪镇小学校创设“三声”教育——读书声、丝竹声、欢呼声,让学生发于外,而受于内,在心中播下关于奉献,关于坚强,关于慈悲的种子。
? 读书之声,声声嘹亮,书开书合,豁达自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翻开一本书,随着风声雨声一同读了起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里,各处总写着读书二字,清晨放声大读,午休自由默读,语文课有感情朗读,读书声萦绕着整个校园,心口共读,让一字一语一句浸润心灵,洗涤灵魂,胸中自有天地,也满怀温情。以书中文为例,开拓更为广大的天地,也以文为本,远载其道,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塑造自身精气。
? 丝竹之声,声声悠扬,音起音落,怡情益智。“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孩子们踏着美妙的音符,绽放着童真的笑容,音乐总能把人们隐秘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音乐里有那身后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镇小的音节节、课后音乐兴趣班等等,给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音乐成为他们空气里的诗歌,让音乐成为他们耳朵的眼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命的彩色。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用音符搭建一条通往心灵与未来的桥梁,让他们有自己独特声音,更有“动听”的未来。
? 欢呼之声,声声悦耳,呼高呼低,乐观积极。“阳光明媚的活着,幸福便能触手可及”,童年应该是多彩的,被赋予快乐的,在学习、生活中让孩子找到快乐,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其主动能力,不断地赞扬、鼓励,塑造其积极乐观的性格、培养其健康的心理。镇小的篮球赛、绘画比赛、运动节中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里一个个羞涩的孩子打开心扉,自我激励,取得成功,他们含笑流泪,这是他们的快乐,也是他们自我的突破与成长。“三声”特色教育,有睿智的书本,有动听的音乐,还有儿童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学校最美的风景,也是一个学校最好的当下与未来。
三、生命文化之“三命”教育
?
? 智慧的文化首先一定是面向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文化,生命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关注生命,便是对于一切事物投以最原始,也是最崇高的敬意。我校秉持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理念,孕育了拥抱生命、感恩生命、实现生命的生命文化,我校的生命文化分为三个部分——性命为本、生命为源、使命为首。
(一)生命文化基本理念
? 性命为本即是关注、尊重、热爱自己的生命,只有珍视爱护自己的生命,才是一切可能的根本。生命为源即是饮水思源、感恩回报,生命的源头是父母,是亲人,不忘人本才能成才。使命为首即是走出自我,走进他人,发愤图强,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三者统一与人,始终将人放在学校中间,正确认识学生是完整的,正在发展中的人,完善生命文化体系,营造生命文化氛围,合力具有强大生命引领功能的教育资源,以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坚毅生命。
? 性命为本、生命为源、使命为首,三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关注自我生命是生命文化教育的基础、前提,感恩父母之情是生命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使命为首是生命文化教育实现自我,立德成才的最终结果,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做好三者间的融合,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孩子必须面对的关于“人”与“才”的终生课题。
(2) 生命文化实践探索
?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铺垫幸福人生这是我校生命文化的立足点,育人远在成绩之前,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孩子成才之根本,我校在生命文化教育的践行中有如下的探索。
1.绿色活力的生命环境文化
? 走进校园处处可以感受“生命”的气息,学校关注学生,以生命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了操场、教室、走廊、食堂、办公室、图书角的“五地一角”的生命文化建设。操场上有供学生运动的各式各样的运动设施,操场围墙上有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提醒,最为亮眼的还是以《弟子规》手绘画为载体的“生命为源”的感恩教育。目光来到教室外的走廊,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绿植,还有墙上布置的精美的学生挂画以及名家名言,走进教室,以小组为单位整齐摆放的书桌上放着各异的花草,教室的后方还有家长自愿制作的图书柜台,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书籍,各班还按照自己的班级文化风格置办教室,一片朝气勃勃。跟随学生来到食堂,食堂干净整洁,墙面上挂着珍惜粮食、讲究卫生的名言,饭后的食堂也十分干净,最后是无处不在的图书角,教室、走廊有图书角,还有统一规划的图书角与特置的图书室,这是学生们的读书天地,也是萌发他们对生命认识的最初天堂。
? 学校的每地每处都彰显着对生命的引导,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在这样的校园生命文化的隐形教育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被熏陶、被教育,他们爱护自己、珍视家人、懂得感恩、努力学习。
2.朝气蓬勃的生命课堂文化
? 我校的生命文化贯穿于每一堂课程之中,首先从学生课堂而言,我校推行“2H”课堂,将互联网课堂与小组交互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归主体,回归自我思维,关注他人想法,老师由扶到放,学生由易到难。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导学进行课前学习,提前自主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老师利用学板,实时将学生端与教师端联系在一起,教师即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在结合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仅在自我思考,还在分享想法,关注他人,生本化、生命化在课程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一导一入间深入学生内心,知晓“我是个体,我还是离不开集体的个体“、“我们要相互帮助,我要学会回报。”、“我要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实现我在小组中的价值。”我校推行的特色课堂,在我校的任何一门课中都赋予了生命文化,每一门课都以文载生命之道。同时学校将课堂的范围扩大,提出给“家长上三堂课”——通过“家长学校”给年轻的父母上一堂课,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时刻关注学生不同时期的生命状态。通过“家长教师”给年轻的父母上第二堂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收获成长的能量。通过“家长学生”给年轻的父母上第三堂课,如何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关注身心,关注彼此。
3.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文化
? 生命文化不仅仅蕴藏在丰富的课程之中,生命文化还在多彩的艺术活动,在广阔的课外世界里。我校开展了读书节,在广阔无垠的阅读世界里,我们感动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伟大理想;我们沉醉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我们遗憾于林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香消玉殒……文字向来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一行一行的文字,是在表达,是在述说,每一个汉字都长着一张诉说生命的脸,透过文字,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感悟生命,同时还有阅读分享,包括书签制作、读书笔记、诗歌吟诵、课本剧、晨日一读等等,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活力。还开展了感恩节,活动中有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记录感动的美文、手抄小报分享感恩等以及阳光运动会,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动、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的呼喊,都源于生命的力量。学校还积极组织家校游玩活动、校外义行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比赛,山水间心胸坦荡,胸怀豁达;善行中,爱心滋养,善良慈悲;竞赛中,坚强勇敢,坚毅不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位师生都在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师文化之“三怀”教育
?
? 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文化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文化包括教师人际交往方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曰常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方式,同时也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校将教师文化总结为“三怀”——情怀、胸怀、释怀。情怀是对教育的热爱,胸怀是对教育的包容,释怀是对教育的创新(放下)。
(1) 教师文化之情怀
? 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教师如何能坚守岗位,坚守初心,这里就谈到教师情怀,教师情怀即是对教育的热爱。我校将教师文化建设中,将教师情怀放于首位,其中包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 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表现在对每一堂课的精心研究,包括课前对学情的准确掌握,对课本的仔细研读,对重难点的有的放矢,课堂中对于课堂的流畅把握,有效组织,语言表达的机智流畅,以及课后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对于工作的热爱不仅仅表现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拓充自己的知识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是自己的综合知识。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时,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知识、广泛的综合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
? 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表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教导学生,做自己的真情怀感化学生,当学生有困难时,老师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第一时间为他喝彩,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老师的眼里,都在老师心里。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随意评判学生,不随意定义学生、不随意否定学生,在这样情怀的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感恩、会奋斗、会坚持。
(2) 教师文化之胸怀
教师文化中的教师胸怀,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包容,即对在面对教育工作时的广泛学习,以及对于学生的包容。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包容,不仅仅体现在教师本身,在面对教育时能有格局观,与时俱进,面对许多新的教育形态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教育中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在教育改革盛行的今天,是必须要有职业素质要求。同时教师胸怀还体现在由上到下的学校各级的教师文化的有效推行,学校积极推行教育新尝试,积极进行“2H”课堂模式,积进行课程改革培训等,以求建设学习型校园,包括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教师对于学生的包容,是包含在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之中,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性、差异性、完整性,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性、反复性,我校教师积极思考,面对不同的学段、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了不同的课型,如语文低段的绘本课,中段的课内外共读课程,以及高段的古诗词共读共写课程等。教师的胸怀,决定了教育世界的大小,决定学生未来世界的边界。
(3) 教师文化之释怀
? 教师文化中的教师释怀,即是放下,放下陈规,舍弃糟糠,学会独立思考,敢于俱进创新。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必须着眼于当下,关注于眼前,跟紧时代步伐,跟上学生节奏,去发现,去改革,去创新,这样的教育才能不断注入鲜血,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文化之释然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善于学习、敢于质疑。学校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学校定时举行教研会,不同学科进行教育研讨,对新的教育理念,对新的教育方法进行研讨以及教师定期被派外出学习,进行课堂观摩、教材培训……形式多样,多级多面的学习,让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一次创新抵过上千次的墨守陈规。一次创新的热情,一次创新的活力,会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拥有创新意识的老师的教育下,学生定然充满朝气与活力。
? 教师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吸纳新知的开放意识,寻根究底的问题意识,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和不怕权威的民主意识,善于学习,敢于质疑。学生回归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了以前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在开放的时代中,教师必须及时的捕捉到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加以筛选,系统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我。面对新知识,作为老师不能只知一二,还要刨根问底,才能求思解惑、传道授业。文化有传承、有发展、有融合,教师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思考去辨别去质疑,故而,教师之创新,关乎祖国之未来,关乎民族的兴旺。
? 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的大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最后实现自身的价值。孩子开始知道人最重要的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最后永远不要互相遗忘。
? 孩子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创新人才、多元人才,任重而道远,观察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思考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践中探求解决之道,让各类学科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学科课程的学习延伸至生活,让生活检验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独立、学会审美。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也将目光从田间,从手机、从麻将桌转移到孩子身上,陪伴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孩子共乐共悲,再度童年,再历青春,其间定有不一样的体味。
?
童话作文600字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篇1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因此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是提高“三者”对话的效益;也可以说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设计。所以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法,因已定教。下面就以《学弈》教学设计为例,说说我对“阅读课”的构建和思考。
一、吃透文本,最好的办法是多读文本,感悟文本。
“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叶圣陶)尽量达到“再现”的境界。(例如:读“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时,脑海中就应当浮现两个学生一起学习时不同表现,一个专心听课,一个开小差。)
二、吃透学生
支玉恒老师的课例,就是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亲近学生(于永正);2、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爱好及性格等。
三、构建教案:
1、目标设置:(体现工具性,人文性,三维多元原则)。
A、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读通课文以至正确流利有感情。
B、了解古体文特点,初步感知。(熟读成诵)。
C、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两个讯息:
1、专心致志=成功,开小差=失败。
2、学习好坏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专不专心的问题,从而激发落后学生的上进心。
2、重难点设计:
A、指导古文朗读。B、适度拓展。
3、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贾志敏老师说,要一锤子敲在学生心弦上,意思很清楚,导课就是要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导课的方法很多,我比较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导课。
(二)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识字教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要重视,并且要寓于教学的全过程。(板书要认真,作示范;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三)读书与讨论活动,也就是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活动。
读书以入境为要,入境的表现形成就是以语言为信号在头脑中建构画面,再现语言情景。我有感情朗读课文目标落实为十二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解读是为“为解而读”,不若“感受”好。)
例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人读书,身心俱染)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示范”引导,同时要倡导“多元解读”,感受分享,使“三者”对话相互交融。
(四)适度拓展
(五)课后延伸(推荐或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浅显的古体文读)
(六)教后反思
主要写自己教学的感受。
最后我要特别说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给课堂“增添情趣”环节的教学。我们都知道情趣性是优质课的共性要素之一。
环节(一):我的教学实录片断,详见参考。
案例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学习时三心二意。我想让同学们与他俩对话,为了对话时不会弄错,请大家给他俩取名字,好吗?
生:好!
师:会取吗?
生:会!
师: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俩的不同点取,以便我们对话时不会混淆,先想一想再说。
生:我给学习专心的那个学生取名“致志”。
师:“致志”,大家说怎么样?
生:不怎么好,我给学习不用心的哪个学生取名“心不在焉”。
师:这个名字取得好!谁还有更好的名字吗?
生:我给学习用心的那个学生取名为“专心致志”。
……
师:好,大家都肯动脑筋,会取名字,这么多名字又好听又符合人物特点,今后要是有人再找我取名字,一定请你们帮忙。
生:(笑声)
师:我也给他俩取了个名字,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给学习用心的同学取名为“一心”,给学习不用心的同学取——(逗留)
生:(会意)三心。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被你猜到了。下面,请大家与“一心”或“三心”说话。
环节(二):仿写,以《学渔》为题,帮助理解和背诵,感受古文的美妙。(有水之鱼)(学织……)
学渔(下水文)
晖良(学生名),通国之善渔者也,使晖良诲二人渔,其一人勤学苦练,唯晖良之为听,一人虽学之,一心以为有飞机将至,思援导弹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情趣倍增,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专,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篇2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败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学弈》一文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八组的一篇新选入的文言文。课文写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一)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孟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依据书后注释理解并今释每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5)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
而这篇课文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我组织安排朗读、理解、积累这几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重在“理解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诵读警句,导手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熟悉的.文言警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并不陌生,文言具有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特点,消除学习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为学好本课提供动力。
(二)读通全文,整体感悟,了解课文梗概。
学生初学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读不通顺。读通课文的前提是基本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相关联系,初读古文总不能一词一句讲起,而必须从读文入手。因此,教师要做好范读,学生感知正确的句中停顿和语气。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难读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中,先读顺难句,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由读正确,到读连贯,在书声琅琅中,学生兴趣盎然,体会为什么要那样隔词断句,从而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读懂全文,激活思维,体现自主。
读懂全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照书后注释,让学生由知道每句话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内容,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新授课文从课题开始,由学生自己对照注释,解释题意,学生顺利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
全文共五句,为了降低解释的难度,让学生逐句理解,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按照朗读→理解→背诵的步骤进行有序学习。第一句话不难理解,学生说出句子的意思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消除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同时体会出这句话的感情,在读懂、读好的基础上,能脱口成诵,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第二句话比较长,也有难懂的地方,我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思考,或读书,或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他们自学能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让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一人解释一个小分句,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由“直译”到“意译”,把句意说通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体现答案的多元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渗透古文的学习方法,可以调换词序今译,可以在今译的过程中补充省略的内容等等;还引导学生把握文言中的“之”,“之”在课文中出现多次,让学生在解释中发现同样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却不一样,从而感受到古文语言精练的特点,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课文的最后三句是议论部分,依旧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解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读懂哪句就解释哪句,同时学生感悟学习方法:如“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让学生补充“弗若”和“与”之间省略的部分,既是对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感悟,可谓一箭双雕。“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两句学习的基础,自学理解的又一次升华,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熟读成诵,体情悟道,积累语言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会心地朗读,熟读成诵,表现出来,学生在体验、感悟、积累中,产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水道渠成地体会“弗若之”的原因,从而使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外延伸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过程即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后向学生推荐几篇孟子所写的《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强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四、一点体会
不管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了保证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用心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 篇5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学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我的教学设计,我为这篇说课稿定题为:培文言之根,植情感之树。下面,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学弈》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我将围绕以下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全面把握说教材 二、实事求是说学情
三、落实三维说目标 四、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紧扣标准说理念 六、因生而异说教学
七、因势利导说学法 八、注重发展说流程
九、拓展延伸说作业 十、突出重点说板书
首先,我说第一个环节:全面把握说教材。
《学弈》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启示,学了进一步激发------。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又一篇文言文。这则文言文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而且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实事求是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各种资料,辅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不过,它们言简意赅,学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了。
第三:落实三维说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矣
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c.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学习古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让学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启迪。
b.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言文的思想感情。
第四:明确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2.品读分析两人不同的学弈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说第五环节:紧扣标准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这节课我将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古文教学的课堂“书声朗朗”,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古文学习中来,在参与中实现自读自悟,在合作中实现探讨交流。让古文教学的课堂“议论纷纷,高潮迭起”。
第六:因生而异说教法。
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主要设计以下教法:
1.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达到“书读百读,其义自见”的境界。
2.创设情境法。
七、因势利导说学法。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顺势而导,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考虑到这些,我将设计以下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津津有味的乐园。
2.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童话作文6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话作文600字 篇1自从西天取经回来,猪八戒当上了净坛使者,天天躲在行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发誓要将十四年缺的觉和吃的都补回来。于是尽情享受着山珍海味,不知不觉,身体就像充了气的皮球一样圆鼓鼓的,体重一路飙升,高达1000多斤。
这天,嫦娥差人给猪八戒送了一份邀请函,邀请猪八戒去参加生日会。猪八戒赶紧去照镜子,结果太心急摔了一跤。“啊!”猪八戒大喊道,“什么东西把俺老猪绊倒了。”八戒起身一看,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一照镜子,不看不要紧,一看却看出个惊天大事来。镜子里的他,只有一个大大的啤酒肚,其它什么都看不到。八戒又称了下体重,却把机器都压坏了。“总不能这样去参加嫦娥姐姐的生日会阿,他们肯定会嘲笑俺老猪的,俺得减肥!”八戒摸着自己的大肚子自言自语着。
猪八戒在广告上看到一种减肥药:一天一袋,坚持十天,胖子也能变帅哥。他大喜过望,一下子订购了一百袋。“俺一天吃十袋,嫦娥见了一定会喜欢我。”话音刚落,就往肚子里灌了十袋。结果一天跑了十几趟厕所,八戒愤愤地说:“什么减肥药,分明是泻药。”他生气地将减肥药丢了出去,不巧砸到了悟空,悟空一个筋斗云来到八戒家,一看八戒变得这么肥,就决心帮他减肥。
第二天一早,八戒正做着吃东西的美梦,悟空把他叫醒了,喊道:“胖子,快去减肥。”八戒这才迷迷糊糊地起床,开始了“魔鬼训练”。“先跳500下绳,再跑10公里,接着打篮球……”悟空嘴不停歇得指挥着,并且每天严格得控制饮食,只吃鸡蛋和牛奶。就这样到了宴会前夕,八戒再去称体重,减了800多斤,摇身一变,成了大帅哥。
在嫦娥的生日会上,神仙们都夸八戒帅。只有八戒知道,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童话作文600字 篇2xx年12月12日12点后,在城中小学晴雨操场内,威严的秦始皇刚刚退下,拔苗助长的农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一会儿,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们又在森林里蹦来蹦去……你可不要以为这是时空穿越,其实这是我们城中小学开展的四年级读书节童话课本剧表演活动呢!
你看,台上的演员都各自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鹬蚌相争》中鹬和蚌相持不下时皱着眉的神情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亡羊补牢》中邻居大伯意味深长的话语使观众们回味无穷;《小青虫的梦》里演员们优美的舞姿让观众们陶醉其中……
我们班的《狐假虎威》也不赖!耿天悦扮演的花狐狸眨巴着眼睛,摇着头,扭动着身子,甩着尾巴上场了。她这臭美的样子让观众们忍俊不禁。花狐狸左手抚着下巴,右手叉着腰,用又尖又细的嗓音慢条斯理地说:“我是一只花狐狸,专门爱动坏脑筋……”台下观众们又忍不住了,爆发出一阵笑声。狡猾的狐狸终于被许蕴馨扮演的大老虎发现了,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想出个坏点子,老虎被骗得团团转,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大森林。狐狸昂着头,挺着胸,大摇大摆地走在老虎的`前面,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老虎猫着身子,伸着爪子,皱着眉,东张西望,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主角们卖力地演出,我们配角们也不能落后!小鹿摇着头上的角;野猪胖胖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我扮演的小猴也高兴地翻了个筋斗……我们合力打造的《小苹果》改编歌曲《小萝卜》更是让观众们笑翻了天:他们有的敲打着地面,有的捧着皮咧着嘴,有的还笑出了眼泪……晴雨操场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次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课余的生活,更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
童话作文600字 篇3今天,是森林中一年一度的森林选美大赛,那里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所有的森林成员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开心极了!
首先上场的是孔雀**,它披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傲慢地走上台,光是没张开羽毛就令人惊叹、惊讶了。砰!五光十色的羽毛张开了,有红、蓝、绿等各种颜色,仿佛世界上最美的颜色都在这,森林成员都惊讶的嘴都可以装一个鸡蛋了!大家都说:“冠军肯定是孔雀了。”
第二个上场的是火龙果妹妹,当它上场时,下面的粉丝异口同声地说:“火火加油!火火加油!”火火说:“我来自火龙果家族,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还有很多维生素C、维生素A等,我酸甜可口,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下面的粉丝不约而同地说:“火火最好!火火最好!”
接着是乌龟,它说:“我的外表虽然不怎样,但我拥有着非凡的智慧。记得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输给了我。兔子不服输,再次挑战。比赛的终点在大楼顶,它飞奔而去地跑上楼,可它不知道有电梯,等它到了,我早已回家了!”观众掌声一片。
最后上场的是飞蛾。它说:“我没有乌龟聪明,也没有孔雀美丽,但我有一颗热心肠,我热心帮助别人。上次小熊迷路了,我带他回家,小狗受伤了,我给他包扎……”她刚说完,全场肃静了。这时,主持人宣布:“本次森林选美大赛的结果是:最佳气质奖是孔雀,最佳有益奖是火火,最聪明奖是乌龟,最美心灵美奖——飞蛾!我希望大家向飞蛾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大家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了。
这次森林选美大赛,让小动物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童话作文600字 篇4草原上,太阳已经快要 下山了,毫不知情的我,正在玩耍。
一头母狮出现了,它站在巨大无比的石头上,那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注视着我,我却丝毫没感觉,那个尖锐的牙齿好像随时要向你咬来,狮子的嘴微微向上一翘,突然母狮猛的向我扑来,我不知所措,只有逃跑才有可能逃过一劫----母狮渐渐向我靠近,当时的我已气喘吁吁,就在这时,我不由自主的跨上了一根树枝,下面将是急流,母狮飞快的跨上了树枝,我绝望了,我已无路可逃,如果我再后退一步,我将面对的,是急流,如果我往前一步,那将面临的,是亡,没办法,我只能后退了,随着母狮的一声狮吼,我跌入了急流,本以为没事了的我已经坐在一起掉下来的树枝上,可母狮毫不罢休,顺着急流跑,然后跳到了前方的石头上,等待我的到来。眼看着前面就是母狮,我就使劲的把“船”往边上弄,但“船”不听我的,一直往母狮那边走。就在快要接近母狮的一刹那,我放弃了树枝,努力往前游,终于,我游到了另一块石头上,可母狮飞快的向我跑了过去,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母狮就已站在我眼前了,突然,母狮伸出了那尖锐的爪子,向我抓来,我惨叫一声,用最后一点力气哭诉这,但没用,鲜血已涓涓流出,突然,只听一声响亮的大吼,母狮离职的选择了放弃,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再我背后晃来晃去,我猛回头一看,呀!原来是---妈妈,我不管多么的痛苦,现在,我只想奔向妈妈!
和妈妈会合后,妈妈就不顾一切的为我疗伤,而我,依偎再妈妈那温暖的怀抱里享受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